校庆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校庆专栏> 校庆动态> 文章
  • 文学院院史
  •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1 15:07:38 点击数:次 字体:【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文学院

     

     

                立德树人/传承人文/知行合一/创新进取

     

     

     

     

     

     

     

     

     

     

     

     

    一、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有着厚重的办学历史,坚持践行“创新进取、知行合一、传承人文、立德树人”的院训,与时俱进,从1977年创办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到199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升格本科,再到2000年之后由单一专业转向多专业并举、本科教学与硕士点建设相互依托,学院不断壮大、发展迅速。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著名学者舒宝璋、邹敏文、章启明、黄南南、黎传绪等曾在这里工作,可谓筚路蓝缕,朝夕克勤,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现有教师79位,其中教授9名(含校聘教授),副教授20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4名(含2名博士在读)。为做好师范教育,学院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学聘用了甘党根等中学高级教师10人。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硕),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等3个二级硕士点(专硕)。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新世纪以来,先后被江西省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3)、省级特色专业(2011)、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被学校列为学科建设“攀登计划”(2016),又于2019年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并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科研氛围浓厚,近十年来,教师获批省部级、国家级立项8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文章1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社科奖、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国家级竞赛奖达100余项。2014楹联教育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2017楚调唐音歌吟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

    文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科研、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等全面发展。党员教师成为学科建设带头人、专业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骨干、实践教学先锋。文学院党建工作案例曾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学生党支部曾评为校优秀党支部

      (二)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中文系,是我校(原江西师大南昌分院)建校开始即开办的院系之一,开办之初设有汉语言文学三年制专科专业。1998年汉语言文学升格为四年制本科。2003年创办广告学本科专业,开始面向第三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2005年创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2006年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专业,培养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2007年,中文系更名为文学院。

    2011年获批艺术学理论学硕点、学科教学(语文)专硕点,2014年获批艺术学(广播电视领域)专硕点、2015年获批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艺术)专硕点、2016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2018年获批汉语国际教育专硕点。

    (三)办学定位

    学院的办学定位随着学院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1.专科阶段:1977—1997

    主要为南昌市中学培养普教师资,办学定位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足南昌,突出应用,服务地方。

    2.本科阶段:1998—2012

    适应形势发展,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立足南昌,辐射江西,培养普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人才,办学定位为:夯实专业基础、加强文理渗透、重视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3.本硕共建阶段:2012年至今

    秉承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念,在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硕),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等3个二级硕士点(专硕),形成本硕共建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进入本硕共同发展新阶段,办学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传承人文、知行合一、创新进取”的院训,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立足江西,辐射华中,面向全国,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三)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79位,其中教授9名(含校聘教授),副教授20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4名(含2名博士在读)。为做好师范教育,我们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中学聘用了甘党根等中学高级教师10人。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涌现出舒宝璋、邹敏文、章启明、黄南南、黎传绪等著名学者和教学名师。

    (四)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硕),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等3个二级硕士点(专硕)。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9年一并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五)学院的软硬件设施

    学院除依托学校实训中心,可使用学校的平面图像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演播室及借用相关器材械具外,还有微格教室、语音室、课件制作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室等专业实验37间,教学实验仪器设备521/套,教学经费投入年均148.72万元。在学校图书馆资源中,有文学院专业的图书资料室,专业藏书30万册,杂志88种,研究生专用教室3间。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建设教育部国别中文研究中心、汉语教学技能训练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创新创业活动平台,与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中心签订了“国别中文研究中心(摩洛哥)”、与南昌国际学校、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学校和企业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其中,与厦门中学西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教产学研基地,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了联合培养育人机制。

    广告学专业与广播电视学专业积极与广告公司、媒体单位、品牌企业共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近三年,成功开拓了新浪微博(江西)、江西进行时文化传播公司、江西虎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实习雄厚、业界口碑良好的行业组织,目前共建立19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实习环境。

    学院的软硬件设施能满足学生课程中的实验、课程中的实践、参与教师课题设计与开发、学生承担或自选的创新性课题等四级实践的要求。

    (六)人才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广告学四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350人左右,目前在校生1463人。

    硕士研究生层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语文、广播电视、汉语国际教育四个硕士点每年招生90人左右,目前在校生240人左右。

    文学院学风优良,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积极追求进步,就业率高。校友成绩突出,社会美誉度高。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南昌市、江西省各类中学骨干教师,有的走上领导岗位,为当地教育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另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各级政府和科教文系统及企业,有的成为领导如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南昌市人大主任雷武江等,有的成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如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小盾,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熊澄宇等。

    (七)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江西省文旅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江西省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与江西省体育局共建的江西省体育产业与文化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和一个“江右文献研究中心”校级研究平台,科研氛围较好。近十年来,教师获批省部级、国家级立项8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文章1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社科奖、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国家级竞赛奖达100余项。

    (八)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学院在江西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学院依托江西省文旅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15年成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保护文化资源与开发文化资源相结合,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相结合,以研究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力争形成“文化研究——资源保护——应用开发”三位一体的研究格局。中心初设四个基本研究方向:江西古代文献整理研究、江西禅宗文化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名人综合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江西地方语言及民俗)。陈绪平博士、副教授任中心主任、研究员。郑苏淮教授任中心学术顾问、研究员。周榆华教授、王文泰副教授、余超博士等为中心核心成员。中心与学校图书馆共建“江西传统文化资源”特色数据库及“江西传统文化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有关江西传统文化文献资料最为集中的数据信息资源中心。近年,中心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在省内,中心加强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对外方面,加强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四川省图书馆,香港岭南大学等学术联系和交流。在江西古籍文献、江西濒危语言调查研究、江西文化产业对策研究等方面有较大影响。

    学院在“产学研”上开启新篇章,专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更进一步。一共主持《堆花酒包装设计与品牌提升方案》(2021)、《齐云山食品抖音账号运营》(2021)、《江西宏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2021)等3项目横向课题,横向课题经费达到50万。参与主笔《江西省十四五广告产业发展规划》(2020)、《九江市户外广告整体规划》(2019)、《江西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21)、《江西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2021)、《新余市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等多项重量级社会服务项目。

    学院还长期聘请行业专家学者来院任教、讲学,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

    (九)办学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构建了应用型“一主两辅三通道”人才培养模式,“一主”是师范生系列课程,由专业课和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构成;“两辅”是职业方向课程模块中,采用二选一课程模块方式。一模块:创设了文化创意方向课程,基于中文专业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二模块:设立了秘书方向课程,基于中文专业文字表述的优势,突出对学生文秘工作能力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长期的建设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一是依托留学生资源创立了“语伴浸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各方面参与到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切实提高了学生对留学生的管理和教学能力,学生达到“思想正,素质高,能力强,上手快”的培养要求,这在省内还是首创。二是通过“一核心、两结合、三拓展、四平台”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构建了《楹联》、《楚调唐音歌吟》两个国家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学生人文素质显著提高,具备“学习、鉴赏、应用、教学、科研”的能力。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是中外联合培养,学位点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了联合培养育人机制。

    广告学专业,以创意为魂,实践领先,以赛促学。以“创意为魂”为教学主线,形成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良性互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领先”是指在大一新生的课程中就开设《广告设计基础》、《美术基础》等基础实践操作课程,将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提前。这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科竞赛贯穿于整个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以赛促学。近五年,50余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等级奖。仅2021年,广告学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就共斩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共计12项,在获奖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行“校台一体、工学合一”培养模式,实现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无缝对接。按照行业的要求,高校与电视台联合办学,成为一个整体,使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工作与学习统一,即构建“校台一体、工学合一”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新模式。校台合作,紧贴岗位要求,进一步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校台一体,工学合一,从电视频道的内容生产着手,将教学与电视栏目制作结合,走“实践教学--上岗工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路校台一体,工学合一,紧扣行业需求,引项目进课堂,突破了传统授课模式,实现了技能培养与理论教学相融通,达到两单位合作共赢,实现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无缝对接、教学模式与行业特质对接、师资团队与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对接、考试考核与职业标准对接。

    (十)发展愿景

    目前,学院围绕学校“十四五”时期“一个核心任务、两大趋势、三大建设、四大提升行动、五个更显色”的发展思路,将支持学校建设博士学位授予点作为发展愿景,把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两大趋势,推进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资源配置更优化、职教特色更鲜明,为我校建设“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作出学院应有的贡献。

     

     

     

     

     

    二、学院领导

    学院从创建开始到现在,学院领导名单。

    1.         文学院现任领导为:

    院党委书记:     汪贵德               

      长:      

    院党委副书记:邬学军                

    副院长:周榆华

    2.          文学院历届主要领导有:

    林学勤书记

    顾为勤院长

    贺光鑫院长

    邱文龙院长

    卢水保书记

    黄南南院长

    郑苏淮院长

     

     

     

     

     

     

     

    三、学院的变迁史

      

    汉语言文学(三年制)

     

     

     

     

     

    四、学院历年的大事记

    文学院自197712月创办以来,已走过45年历程。谨此建校70周年之际,就1977202245年大事记进行编撰。

    119771017

    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发出赣革发(197746号文件,批转省文教办公室《关于举办师范学院分院的请示报告》,决定在上饶、宜春、井冈山、九江、抚州、南昌等地、市创办江西师范学院分院,各分院的任务主要是为本地、市培养中学师资。文件还就各分院的规模、专业、学制等作出规定:各分院暂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南昌分院的规模为600人。

    这为中文科成立的文件依据。

    21978112日与48

    1978112日,77级第一批新生报到入学。48日,77级第二批新生报到入学。两批新生组成1个中文班,共计学生31人。

    这标志着中文科正式开始招生。

    319781030日与118

    78级第一、二批新生报到入学。

    419791029

    79级新生报到入学。

    5.198052676

    526日,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决定:77级学生提前至1980年底毕业,要求提前学完大学三年课程,下半年顶岗教育学习1个学期。

    76日,77级学生集中进行教育实习前的教育活动,学校党委提出两点要求,一要充分认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实习;二要严肃认真地搞好毕业鉴定。77级学生于710日离校放暑假,下学期分赴市属各校顶岗实习。

    这为以后的学生实习制定了规范。

    6198098

    受丰城矿务局和新建县委托举办教师培训班,中文报到51人(学制2年)。

    这扩大了办学规模。

    71980105

    80级新生报到入学。

    81980119

    中文科主持召开全省师专、分院《文学理论》教学讨论会,会议研究修订了《文学理论》教学纲要,成立了全省文学理论教学研究会筹备组。

    这是建校以来第一次由学校主办的全省性学术研讨会,文学院承办。

    91981125

    学校隆重举行首届(77级)学生毕业典礼,文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

    101981711

    举行81届毕业典礼,78级学生毕业。

    11.1981916

    81级新生报到入学。

    12.1982714

    举行82届毕业典礼,79级学生毕业。

    13198297

    82级新生报到入学。

    141982915

    校党委决定: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系科成立办公室,分别由邱亦华、邱祥昆、杨荣焕、龚寅华、尹世洪任各科办公室负责人。

    1519821018

    学校首次举办“学生学习经验展览”,中文专业展示了本系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是对建校以来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形成了中文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

    161983713

    举行83届毕业典礼,80级学生毕业。

    171983920

    省政府批准在我院设立汉语言文学(中文)干部专修科,于该年招生100人,分2班,对在职干部进行培训。学期二年,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享受大专待遇,国家承认其学历。

    该举扩大了中文系的办学范围与规模。

    18.1983913

    83级新生报到入学。

    191984111

    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字[1984]6号《关于同意将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的批复》:“同意将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校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

    20.1984428

    《江西日报》首先公开报道筹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消息:为适应我省中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同意在南昌师专的基础上筹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不久,教育部(84)教计字071号文下达,批复同意在南昌师专的基础上筹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2119981116-18

    中文系承办的江西省古典文学教学研究会第19次会议在南昌隆重召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以镔到会祝贺。

    该会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教学水平评估迎评工作。

    22200259

    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这使我校成为全国第一所科技师范学院,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12日,我院校训定为明德精业

    2320034

    经教育厅研究同意,报教育部备案审批,我校2003年新增设了11个专业,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5个。其中本科专业分别是政史系的法学、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中文系的广告学、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职专业分别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的Web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络系统管理。

    这意味着广告学专业正式成为中文系的新增本科专业。

    2420053

    对外汉语专业正式成为中文系的新增本科专业。

    252006325

    经教育部教高[2006]1号文批复我校新增6个本科专业。新增专业分别为:哲学(哲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文学)、材料物理(理学)、材料化学(理学)、生物工程(工学)、及理工学院的广告学(文学)。

    这意味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正式成为中文系的新增本科专业。

    26.  2007年经学校批准,中文系改为文学院。

    2720115

    艺术学理论学硕点、学科教学(语文)专硕点获批。

    2820145

    艺术学(广播电视领域)专硕点获批。

    2920155

    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艺术)专硕点获批。

    3020165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获批。

    3120175

    汉语国际教育专硕点获批。

     

    五、主要成绩

    (一)平台建设

    文学院拥有江西省文旅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江西省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与江西省体育局共建的江西省体育产业与文化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和一个江右文献研究中心校级研究平台。其中省级学会副会长1名(郑苏淮),省级学会常务理事1名(谭杰),国家一级学会理事1名(陈绪平)。近五年,成功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

    目前文学院有微格教室、语音室、课件制作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室等专业实验37间,教学实验仪器设备521/套,教学经费投入年均148.72万元。在学校图书馆资源中,有文学院专业的图书资料室,专业藏书30万册,杂志88种,研究生专用教室3间。

    (二)专业建设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等3个二级硕士点。文学院四个本科专业都有相应的硕士点,绝大数专业教师都是硕士生导师或给研究生授课。学院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取得较大成绩,具体表现在:

    1.汉语言文学专业

    近年,先后获得省级特色专业2008)、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拥有省级一级学科优秀教学团队2010)、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本专业2020年开始全部一本招生,2021年开始招生公费师范生。近3年,一本招生一志愿上线率都在98.5%以上。现有2项国家课题在研,教育部课题3项,省级课题30余项。近五年来,发表北大核心以上论文30余篇。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005年开始招生,时称对外汉语。在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中名列前茅,2019年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为基础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博士3名,2人为省模范教师。近三年,本专业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部委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多项。本专业以需求为导向,是培养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合格汉语教师和面向“一带一路”节点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

    3.广告学专业

    以广告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广告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本专业目前拥有专职教师15人,外聘行业教师6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2人,1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50%以上教师有行业从业经历,师资队伍稳定、梯队合理。在江西省第二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本专业从第一轮的全省第十跃居全省第六,体现厚积薄的良好发展态势。专业创建以来,共有300余件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广告学科竞赛中获奖。近年获得3门省一流本科课程。分别是:2020年,《广告心理学》获江西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021年,《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获江西省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广告心理学》获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4.广播电视学专业

    形成了“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全媒体应用人才,助力江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传统文化传播”的专业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历年就业率在86%-96%区间。2018年本专业获批人才培养特色教学班改革重点项目。主持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5篇,4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短视频创意与制作》《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图片摄影创作》。本专业学生在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文学院新闻中心担任部长、副部长职务,众多广电学生成为各部门的骨干、核心,起到了很好的激励、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已经成为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文学院新闻中心的宣传主力,为学校和学院的宣传工作贡献了力量。

    获得以下奖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江西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三等奖、“三育人”先进个人、课程育人标兵、教学优秀奖等。

    (三)人才培养

    文学院是全校学科门类最全,发展最早的学院之一。在本科生和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产出人才从事中学教育、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及企业工作,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汉语文学专业开创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育人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着“师范培养为主”融合社会资源,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在科教融合、联合培养上做足工作。

    1)聘任校外名师进课堂,提升师范职业方向课程质量。

    先后聘请了封社育等中小学高级教师,为本专业授课、指导毕业论文、带学生实习等,这些中小学教学名师把学生带到了基础教学一线,学生的师范技能得到了落实。截图是受聘后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人事处备案的工号等。

    2)建设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夯实师范生技能。

    先后和南昌市第二中学等41个学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和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教育见习、教学顶岗、教育实习工作奠定基础。

    3)不断修改培养方案,增加社会实践、综合实践等育人方式。

    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借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社会资源,积极培养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等。

    培养方案:综合实践选修学分认定表

    选修课程模块

    实践项目

    学分

    社会实践

    “三下乡”活动

    1

    青年志愿者活动

    1

    社团活动

    1

    社会调查

    1

     

    国家级竞赛项目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2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全国“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会展示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国家级竞赛项目

    教育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性竞赛

    1.5

    教育部下属单位主办的全国性比赛

    由国家一级社会团体下属委员会举办的竞赛

    国家一级学会下属委员会主办且仅有一个层次的竞赛

    国家级行业协会、一级社会团体主办的竞赛

    省级竞赛项目

    江西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1

    江西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

    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广告与艺术比赛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政府部门主办的竞赛

    由协会等组织主办,参赛学校级别较高,竞赛规模、影响力较大的竞赛

    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

    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由省级学会(协会)主办的竞赛

    由江西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下属单位主办的竞赛

    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微电影大赛

    创业能力专题培训

    创业项目的策划与设计

    2

    创业项目的管理与实施

    创业项目的财务运行

    创新创业实践

    国家级创新科研训练项目

    2

    国家级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校级创新科研训练项目

    1

    校级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创业孵化项目

    1

    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3

    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2

    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1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

    2

    获得专利

    2

    注:综合实践项目计算学分办法按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修订)》执行。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构建“语伴浸入”模式,造就一专多能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形成“立足中华文化承传;强化能力本位培养;构建‘语伴浸入’模式;造就一专多能人才”的专业特色,此为江西省首创。

    1)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过程的国际化:

    独创“语伴浸入”的培养模式。利用校国际交流处的平台,将本科教育与留学生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中外互动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中外汉语教育一体化。

    体现人才培养规格核心知识与能力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注重中英文双语能力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体现人才培养规格核心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讨论、汇报、演讲等形式。通过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汉语教育能力、涉外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双语双文化能力。

    2)多渠道教学实践出成效

    语伴浸入式培养模式效果好。中外学生融合互动,教学与实践结合紧密,学生能力全方位提升。通过实践教学,使每个学生的实训机会增加,训练力度大大加强,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更为顺畅。

    以赛带学收效好。通过以赛带练,坚持在竞赛中锻炼能力,学生在汉语国际教育技能竞赛、写作及写作竞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20182021年,本专业在校生获省级及专业学科竞赛17项。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取得好成绩。

    3)高就业率验证人才培养的成功

    学生就业渠道多,除从事汉语志愿者工作外,在各个岗位服务社会,受用人单位好评。

    升学率持续位居文学院各专业首位。不少毕业生考取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

    3.广告学专业

    该专业以广告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广告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该专业自2003年开办以来,持续探索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年均就业率超过80%。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校企合作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和特色。

    第一,重视专业建设交叉融合

    整合全校资源,推进本专业与营销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等学科集成创新,并贯彻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平台”体系中,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如,已开设《广告与公共关系》、《数字营销》等课程。

    第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贯彻“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依托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囊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综合实训、社会实践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创建以来,共有300余件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广告学科竞赛中获奖。

    第三,侧重专业培养与产业对接

    以实践基地为抓手,通过顶岗实训、实训项目、企业导师参与教学、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推动专业教育深度融入广告产业链,增强专业对广告产业需求的适应性。如,与江西最大广告公司江西方圆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基地,紧跟行业数字化变革开设《新媒体广告》等课程。

    第四,注重教学形式创新

    教学上引入新媒介技术,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慕课、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20年,《广告心理学》获江西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校级精品课程。2021年,《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获江西省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广告心理学》获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第五,专业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和“2+6+N”产业优势显著

    广告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服务能力优势独特。发展广告学专业将推动发挥广告产业在我省经济转型、消费提振、品牌营销、产业培育、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助推“2+6+N”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江西品牌、传播江西声音、讲好江西故事,助力建设“六个”江西。

    广告学专业创建以来,共有300余件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广告学科竞赛中获奖。近五年,50余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等级奖。仅2021年,广告学专业学生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就共斩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共计12项,在获奖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4.广播电视学专业“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全媒体应用人才

    该专业形成了“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全媒体应用人才,助力江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传统文化传播”的专业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历年就业率在86%-96%区间。2018年本专业获批人才培养特色教学班改革重点项目。

    1)已形成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的良好学习风气,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媒介融合意识、跨媒介传播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取得丰硕成果

    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50余项,如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三等奖,省级广告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大学生微拍大赛二等奖,第三届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广告大赛铜奖,第五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二等奖,江西省泰豪杯安全教育短视频大赛最佳创意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红谷滩发布、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众多作品;仅红谷滩发布就有22部短视频,传媒小学堂公众号发布80余篇原创推文,连续举办三届广电学生摄影作品展。

    完成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多位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在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文学院新闻中心担任部长、副部长职务,众多广电学生成为各部门的骨干、核心,起到了很好的激励、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已经成为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文学院新闻中心的宣传主力,为学校和学院的宣传工作贡献了力量。

    2)在文化育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教师主持文化研究、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课题7项,发表相关论文6篇,出版专著2部。学生获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

    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2021赣江杯文化创意大赛,送出多部具有创意的微电影、短视频和摄影作品,传承、创新江西优秀文化。

    参加“江西是个好地方”主题创意传播大赛,创作15部短视频作品,展示舌尖上的江西,让网民感受浓郁的“赣味”文化。

    参加“魅力红谷滩·最美高校”短视频征集大赛,创作22部短视频作品,助力红谷滩区文化强区建设,彰显红谷滩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

    组织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拍摄活动,如婺源油纸伞、临川篾编、赣南客家擂茶等,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与公开发表,传承与传播江西传统文化。

    3)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主持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5篇,4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短视频创意与制作》《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图片摄影创作》。

    获得以下奖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江西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三等奖、“三育人”先进个人、课程育人标兵、教学优秀奖等。

    4)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提高了专业美誉度

    学生参与文学院暑期三下乡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活动并负责活动图片拍摄,该活动报道被人民日报、南昌晚报、今日头条转发,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学生制作的短视频《舒信树:我在朝鲜战场上入党》发布于“学习强国”江西学习平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一个短视频映照出的责任与担当》,赞扬本专业学生王宇、潘成浩、张月等人在疫情报道中所做的工作。

    2018级广电学生在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宣传部实习期间参与拍摄的作品获丰城短视频大赛优秀奖。

    (四)科学研究

    院科研氛围较好,近十年来,教师获批省部级、国家级立项80余项,发表核心以上文章1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社科奖、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国家级竞赛奖达100余项。

    1.汉语言文学专业

    现有2项国家课题在研,教育部课题3项,省级课题30余项。近五年来,发表北大核心以上论文30余篇。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5年,本专业教师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2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发表论文15篇,主持教改项目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3.广告学专业

    近五年,本专业教师共获批8项省级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成绩取得新成效。

    序号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

    立项时间

    主持人

    1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智能传播时代算法偏见的生成机理与风险规制

    2021

    李翔

    2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2021

    李翔

    3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基于专业认证的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1

    李翔

    4

    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五项管理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1

    黄小琴

    5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文化认同视域下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19

    李翔

    6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金银铜器图案、纹饰数字化展示与研究

    2018

    黄齐贤

    7

    江西省文化艺术规划课题

    唐宋时期江西道教研究

    2017

    袁洁

    8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微博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2017

    熊萌之

    4.广播电视学专业

    5年,教师主持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5篇,4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短视频创意与制作》《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图片摄影创作》。教师获得以下奖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江西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三等奖、“三育人”先进个人、课程育人标兵、教学优秀奖等。

    (五)党建工作

    文学院党委现有四个支部,目前教工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0人;地方文化与社会发展中心支部现有正式党员5人;学生第一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3人,预备党员42人;学生第二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0人,预备党员27人。

    文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科研、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等全面发展。文学院党建工作案例《一核两翼•引领成才》曾获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教学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曾分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

    1、担当引领,主动作为

    文学院党委坚持政治站位高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担当,主动作为。党委班子成员、各支部书记、委员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其中,教工支部书记刘雄仕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新时代赣鄱先锋(群众身边好党员)荣誉;学生第一支部书记肖放亮教学成果《一核心、二结合、三拓展、四平台高校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立项省级专项思政课题《高校坚持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协同机制研究》;学生第二支部书记白露老师作品《用爱种下无限可能》获得团中央、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优秀作品荣誉;

    2、创新模式、铸魂育人

    文学院党委坚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着眼于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其中,首要核心是以党的理论教育为基础,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素养、责任意识、先进性意识。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契机,加强党员面上的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意义深刻的党建创新和主题党日活动,如创建“红色班级”、组织“心中有话对党说”主题作文大赛、“抗疫”主题征联、“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联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同时注重结合日常教育的培养模式,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为一体,培育他们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18广告学1班(含职教师范)学生党员林慧同学在家乡组织大学生勇于抗疫,其先进事迹受到中国青年网、央广网江西频道等媒体报道,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3、制度规范,夯实阵地

    文学院党委各个支部注重规范自身建设,严格组织发展,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特别是在档案资料建设方面,保证工作有痕,查询有据,做出特色和表率。同时构筑党建特色典型宣传的立体阵地,构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美篇推文宣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近三年制作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文化等主题美篇近120篇,充分发挥了党建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传承、导向、教育、滋养作用,促进党的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4、勇于担当,创先争优

    文学院党委特别重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成为学科建设带头人、专业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骨干、实践教学先锋,如党员教师陈绪平老师主持的汉语言文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李翔主讲的《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获江西省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黄小琴主讲的《广告心理学》获江西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等代表;等等。

    党员成为课题申报、研究的佼佼者。文学院7个国家、部级社科课题中,就有6个是党员教师获得。另,党员教师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26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4篇,EI期刊论文2篇,核心期刊69篇)。

    学生党员显风采,学科竞赛创佳绩。文学院有五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大学生写作大赛、主题楹联竞赛、微电影制作、以及楚调唐音歌吟团,这几大品牌成为学院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磨刀石”和“训练场”,每年获得百余各级别奖项,党员学生成为骨干。其中,2014楹联教育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2017楚调唐音歌吟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