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文章
  • 【优秀退休教师宣传】舒宝璋个人事迹
  •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07 09:22:44 点击数:次 字体:【
  •  

    生平简介:

    舒宝璋(1929-2023年),中共党员、民进会员。江西著名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实习研究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他多次被邀请参与中文工具书的修订,为中国的古籍整理和辞书编撰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10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获得者。

     

    学养深厚兮,巨著煌煌;师范德劭兮,行止泱泱

    ——学习舒宝璋先生先进事迹

     

    为学、读书:精进不息、满腹经纶

    “一生只会做三件事:看书、写作、查字典。”九十三岁高龄的舒宝璋老先生仍会每天给自己安排五节课,课程内容还是不厌其烦地做这三件事。

    舒老从小就与字词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缘分,小时候的舒老有次到一位读书人家里去玩时,发现案头搁放着一本《康熙字典》,便好奇地翻看了起来。这一看便欲罢不能,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之前认识的一些字词原来还可以有另外的写法和意义。承得那位读书人的好意,这本《康熙字典》被舒老借回了家中。之后,他便闭门不出数月,将《康熙字典》中一些常见的古字形都抄了下来。三年级时还自己学会了查四角号码词典,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这对之后的辞书编撰工作大有裨益,为他今后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古籍整理注重词句的修正与考究,这就要求整理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识与素养,而这种功力并非朝夕即可养成。舒老从小就养成了爱与字、词、句较真的习惯,似乎早就为从事古籍整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走进过舒宝璋先生书房的人都知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环绕四壁陈旧的书架,上面挤满了泛黄的书本,涵盖“古今”,有各类工具书、二十四史,也有《鲁迅全集》……舒老对读书的热爱始于少年,并一如既往。他自豪地说:“从小学开始到现在,没有一日不读书。”谈起自己的读书经验,舒老总结到最关键的便是“爱看”,要以兴趣为指引。他读书涉猎甚广、不拘绳墨,有严肃的政治类读物《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也有冷门的学术散文集《濡沫集》······不管是在人称“翰林院”的科学院(现中国社科院),还是僻居乡间,先生终身未废书卷。他自称“叛逆”,从不按名家所开书单读书,而只看自己是否感兴趣,看几页序言,看得下去便看,看不下去就不看了,因此也从不给年轻学者开书单和提建议,只让他们遵循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看便是,看得进去才是关键。至于读书方法,舒老也笑称自己“不走寻常路”,会同时读十本书,像读书期间同时上十门课,多线阅读,齐头并进,交叉着阅读,这样可以把书中的相关内容织成一个网。在书案的一角,一个整整齐齐码着卡片的盒子,卡片上所记便是舒老的读书所得。2012年,舒老所著《人间隽语》出版,此书便是这些读书札记梳理成丛,结集而成。

    先生一直蛰居于临街七楼之上的“栖庐”,窗外的市井喧嚣日甚一日,唯有先生陋室中的读书灯不变,先生心中的那份宁静不变。处陋室萧斋,不改书生本色,而能自得其中之乐,这就是先生那一代人的定力,也是那一代人的幸福。

     

    为文、著书:端凝蕴藉,学者风仪

    舒老于1956年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自19581965年,他参与修订了《新华字典》,参加编写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初版于1954年发行以亿计,为世界之最。舒先生针对原版提出的考订意见,得到该书主编、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的高度重视,不待修订本编讫,即决定正在重印的原版停机,按舒先生意见修改后始准开印。舒先生参编《现代汉语词典》历时八年。这部由吕叔湘丁声树先后主编的273万字的词书,是在分析提炼纷繁的现代汉语现象的基础上编成的,被海内外读者誉为“最受欢迎的汉语规范化工具书”。舒老在编撰这两部书中所表现出的渊博学识、严谨学风,受到辞书界前辈的青睐。故而在14年后修订《辞源》时,国家出版局着意将已在江西农村接受过“再教育”,已被安排在山区中学任教的舒老寻召至京,得以亲炙丁声树、吴泽炎、刘叶秋、黄秋耘等大家,按先生本人的说法,那段经历“等于读了个博士”。虽说两年后重回江西,但此后先生一直未辍辞书编纂。非人磨墨乃墨磨人,编辞书是“比慢”的功德。舒老一生孜孜矻矻,参修《新华字典》,参编《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辞典》,参审《辞源》修订本,参编《应用汉语词典》并担任副主编,是我国唯一一位参与五大辞书修订编纂之人。如此“放宽程限,紧着功夫”而斐然有成的“辞书人生”,几人能够!

    舒老还出版了《庾信选集》《唐才子传》《栖庐丛稿》等阐述性著作。其中《庾信选集》被《古文鉴赏辞典》《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列为参考书之一,并为日本京都大学1983年《东方学年鉴》所著录。舒注《唐才子传》的特点是书后附有全方位人名索引,极便于读者查检,而为同时出版的其他三种《唐才子传》之所无。《栖庐丛稿》2002年出版后,有黑龙江的田忠侠教授著文评论称:此书新见慧解迭出,嘉惠士林非浅。又云:其书命名的丛稿,极尽谦抑之意,恰是先生为人沉着稳健,谦恭礼让,虚怀若谷,察纳雅言之写照

    舒老以撰述为乐,他说:“若一旦有谁不让我写作,必将落得个沉沉暮气,那可怎么办才好哦!”舒老特意强调自己所写都是“格局不大的千字文”,笑称自己所撰六部作品为“六颗酸枣”不堪品味。然而,众所周知其实未必:舒老一辈,尚有机缘接受五四年轻一代的教益,养成国学根底,问学著述也可以陶然享受朴学文字贴身贴肉的温润与人文气息;而及至学院式论文、课题等现代性席卷而来让读书人灰头土脸栖栖惶惶之时,先生早已经逍遥林下退而休之矣。处于此种文化生态中的个体,得以全身全神,可以用从容的文史札记体来叙述、欣赏、涵泳人间隽语,于优游愉悦之中娱己泽人。

    舒老在84岁高龄之时将自己“看了一辈子的书”的读书札记梳理成丛,结集为《人间隽语》。与先生此前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之余出版的以匡误正谬为主旨的语文札记集《栖庐丛稿》不同,《人间隽语》是典型的文史读书札记,更多赋新思于旧事,近于述而不作。长期浸淫书卷,除了精深的专业关注,先生更有老辈读书人广博的泛览习趣和温润的人间情怀,并且手勤有心,将自己感受到的真善美意境随时记述,“记可记之人,述可述之事,传可传之语,是谓人间隽语”。在前言中,他也特意申说,“所谓隽永的语言,是指既深刻准确,又鲜明生动的话语,能以片语传神的个性化语言,含真语、新语、警言、快语、本色语之属,而不含寡淡无味语、涂金绘碧语、踵事增华语之属”。隽语以人物分则编写,长短随意,“总以叙明事实,表达情意,切中肯綮并恰到好处为度”。每则文字,不过千余字,不加空泛的议论,而“一要有人物,二要有情节,三要有隽永的语言”,尤其追求以真实的情节与细节,清晰地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札记成数百则,人物包含古今中外,题材多涉及文化教育、历史、语言文字等多方面。作者以人物为索引,将其分为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海外华裔、外国四部分。纷繁题材、散淡文字之下,自有一条中心主线在,就是积数十年之经验,作者深信人生最重要之事,莫过于学习与修养,以求人生、家庭、社会及人生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真实、可信、完美。前贤往哲的嘉言懿行,是牢牢绾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条缤纷彩带。对于个人,选取历史上的一片段,“透过细节的真实和人物语言的隽永,以折射出人物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与实在口吻,折射出他们精神高蹈、灵魂不朽的一抹气象,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觉得其中确乎有可钦可敬可学之处在”;对于社会,则有助于“弘扬时代的钟声和历史的旋律,弘扬天地之灵气和人间的智慧之光,弘扬我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博大精深,弘扬汉语言文字的外表与内在之美”。此种说法与信念,看似寻常不足道,但由好学深思的八旬长者述来,桃李春风,让读者油然感受到知乐仁寿的人生内涵与温暖向阳的淑世情怀。

     

    为师、育才:桃李作诗、常垂德范

    舒宝璋教授认为:“人民教师栽桃种李,与学生融为一片,求真务实,循循善诱,以追求完美,这本身就是一首铿锵和鸣的叙事抒情诗。”舒老小学、中学、大学都教过,不管在何单位,都仿佛踏雪留痕、落地生根,诗意盎然。他有诗一首云:“朝阳冉冉复翩翩,万古西山唱玉泉;愧以文章为姓名,合将桃李作诗篇。”诚不欺,舒老就是满腔热情地将学生弟子视同自己酷爱的执笔诗篇。

    人们常说:大学教师应首先是一位学者;但是学者不一定都能成为好的教师。舒老却以他的至诚至勤,去努力做一位有成就的学者,努力做一位受欢迎的教师。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而以做人为第一要义。

    舒老善于将做人的道理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新生刚上大学,认为可以松口气,放松学业。舒老于课堂仔细观察其表现,下课后个别交谈分析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其自强不息。学生课堂学习往往动耳不动脑、动手()不动嘴,学得被动,舒老便采取措施促进课堂上教学互动,提倡七嘴八舌,鼓励抢答、质疑、提不同看法,每堂课必让三分之一左右学生提问答问,促其独立思考。毕业班学生做论文,每有胡乱选题,敷衍成篇者,舒老便以自已搞科研的经历感受,要求学生选题须来自亲身体会,材料须来自亲眼所见,切忌利用第二手材料,切不可人云亦云,以此培养求实精神和严谨作风。

    舒老历来强调为人处事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为动力。他不是班主任,不是专职政工干部,对学生却事事关心,经常到自修室、宿舍楼去走走看看,与学生谈心。他经常参加学生的政治学习,静听同学的发言,有时三言两语提供一些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供他们比较鉴别和展开讨论,学生反映很受启发。舒先生还精心准备了一份题为《金色年华》的讲稿,列举了周恩来、朱德、鲁迅、邹韬奋、陶淑范和陈爱莲等人在二十岁左右如何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结在一起,终于走上了光辉的人生之路。舒先生到各个班去讲演,在全系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

    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舒老先后教过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知识、工具书使用法、历代应用文选读、中国通史诸课程。舒老或订正教材之误,或引导学生动手,或自编教材,或躬亲演示,一切归结于提高教学质量。

    舒老总结其教书育人的经验,主要有四条:

    育人于课堂之上,重在恳切交流,以利于教学相长。导学生提问,尽可能当场答复;要不然,下一堂必予解答;若提问本身有误,则略加解释,并予以鼓励。他自己若有失误,经学生指出或自己事后觉察时,必郑重订正,并坦诚表示谢意。为超越时空限制,舒老特设立“青蓝信箱”,让学生以书信形式提问,上课时交给老师;老师回去后亦用书信作答,下次上课时反馈给学生。这种做法的针对性强,容量大,效果佳,还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育人于课堂之外,重在个别谈心,以利于共同前进。有一名学生上课时看《聊斋志异》,舒老不予理会,课后才找他,问他《聊斋》第一篇的标题“考城隍”是什么意思,他居然回答不出。舒老因势利导,劝他以后宜用心听讲,学好古汉语,才能看得懂蒲松龄的书,使他心悦诚服。有同学要求进步,舒老亦给予指点,鼓励其争取入党。有一次,舒老从南京开会后要回来,会议给买了卧铺,但时间不赶趟:原来他介绍一同学入党,须及时参加支部大会,乃断然推掉卧铺,改买硬座,提前了一天到昌。

    育人于毕业之后,重在坚持联系,以便于谈学习,谈工作,谈深造,谈生活。舒老每信必复,面谈必热情善待。学习上的难题因而得到解决,工作上的苦闷故而得以消弭,报考研究生的愿望得以逐步实现,恋爱婚姻问题亦得以顺

    育人于育己之中,重在自尊自强,以便于以身作则。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舒老有三条守则:一是耳静、目静、心静,以保持良好心态;二是言敬、行敬、貌敬,以和谐人我关系;三是教学净(不拖泥带水)、科研净(不剽窃他人)、做人净(不图谋私利),以无愧于天下后世。

    三尺讲台四方书斋,是他一生耕耘的家园,胸襟阔达,鼎新力行,“育人四法”是他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刻洞察,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更是一名教育“大先生”内心的激荡与责任。

     

    忆往昔,耄耋之年的舒老仍笔耕于闹市萧斋、月下灯前。其钻研学术,老而弥坚;钟情于此,不知老之将至。其为学为师为人之道,堪称学界楷模,大师风范,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今大师驾鹤西归,憾为教育界与学术界的一大损失,然舒老的功业业已熔铸在中国辞书训诂与教育发展的成就丰碑之上,他的风骨必将影响着无数后生学子,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楫扬帆。